天气迎来全面转变!台风、降雨、高温都有新动态。全国整体气温终于没那么热了,在冷暖空气共同作用下,降雨开始铺展开来。同时,西北太平洋上的15号台风“琵琶”发展趋势也有所增强。
接下来的天气变数依然不小,具体会怎么走?我们先看看高温和降雨的情况——总之,变化挺大的。
高温减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。南北很多地方都迎来了难得的“凉爽天”,虽然局部还可能冲到35℃左右,但和之前相比已经好太多了。这一波降温,主要得益于副热带高压南退、冷空气南下,再加上强对流被激发带来明显降雨,所以温度降得也快,有些地方甚至一口气跌了10度以上。
西北地区受冷空气影响更显著,甚至出现“断崖式降温”。新疆东部等地降温特别明显,像哈密部分区域24小时内降温超过15℃,在地图上直接标成了“紫色降温区”。这波冷空气还会继续东移,宁夏、陕西西部、内蒙古西部等地也会陆续降温,局部降幅可能达到10度左右,这些区域的朋友要特别注意。
不过中东部降温只是暂时的,副高还会再次增强,“秋老虎”并没走远。预计从4日开始,新一轮高温又将卷土重来,主要影响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,湖北、湖南、江西等地会比较明显。但应该不会再出现40℃以上的极端高温了,毕竟后续还有好几轮雨水接连到来,天气不会稳定地热。
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迹象:在副高北侧,可能出现一个“超大气旋”,这将进一步搅动天气,导致降雨突变。预计这个系统会影响长江流域甚至更北的区域,说明冷暖空气交锋还会更激烈,天气波动可能加大。
根据预报,至少有两波降雨会接连影响我国,尤其江汉、江淮和四川盆地一带雨势会明显增强,建议大家提前做好准备。此外,台风后续的发展也可能带来变数。
目前台风胚胎95W的强度又有所减弱,发展成为台风的概率有所下降。日本气象厅仍认为它可能发展为低压,而欧美数值预报机构(EC和GFS)对其发展预期也有所调低。
欧洲预报显示,它可能在5日左右于日本中部近海发展起来,成为今年第一个秋台风,强度约8-9级,之后逐渐转为温带气旋。换句话说,它可能是个“近海生成、影响日本”的台风。另外还有一个低压系统可能北上进入我国东海、黄海,具体要看副高怎么引导。
美国数值预报GFS也支持它在日本近海发展,可能于4日达到1000hPa以下,并趋向日本中部。路径方面,EC和GFS这次比较一致。不过GFS之前预测的那个可能靠近浙江、福建的“大台风”,在新一轮运算中又有所减弱,但还没完全排除影响台湾南部至福建、广东一带的可能。
所以目前来看,主流预测仍是“琵琶”趋向日本,但4日之后也可能间接影响我国东部地区。由于路径还存在较大变数,建议大家保持关注,尤其是沿海地区。
此外,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目前仍有多个热带扰动在活动,但强度普遍不强。不得不说,今年副高实在太强势了,台风想“长大”都很困难。秋台风历史上曾有过不少“狠角色”,但今年至今还没有超强台风出现,这种情况确实有些反常。
再提醒一次:太远期的预报参考价值有限,今年各家机构一直在调整预测,台风“生成—消失—又可能生成”反复波动。无论最终影响日本还是我国江浙沪、福建、广东,都要提高警惕。西北太平洋上台风扰动线非常密集,多个系统可能同时发展。
我国气象部门对9月台风的预测比之前略有下调,最初预计6个,现在调整为5个左右,其中可能2-3个会影响我国。
值得注意的是,预报中提到“整体气旋强度偏弱”,这是不是意味着今年不会有很强的台风了?只能说等系统真正生成再判断。目前海洋上环流形势显示,2-3个扰动可能同时发展,不排除出现“多台共舞”,只是还没完成整合。
只要副高继续保持稳定,很多台风可能还没发展起来就被“掐掉了”。目前官方指出,未来10天南海及西北太平洋还可能生成1~3个台风或热带低压,受其影响,7日前后我国东南沿海可能出现明显风雨天气。这说明可能有系统北上,南海也有低压在发展,但强度还不确定,建议大家保持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