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下午一点,秋天就算正式到了。老辈人总说,立秋是个重要的坎儿,从这往后,天儿要变,人的日子也得跟着调调。其实里面藏着不少过日子的学问,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经验。咱不用搞得太复杂,就说几件实在事儿,照着做,保准接下来的日子舒坦。
不是迷信!今天13时立秋,“最旺”自己的5件事,别忘告诉身边人,一起往下看
夏天刚过,秋老虎还可能时不时蹦出来,天儿不算凉快,身上容易黏糊糊的。这时候用晒过的水洗澡,水温不凉不烫正合适,不像直接用凉水那么刺激,洗完身上也舒服,不容易因为冷热不均闹毛病。而且秋天慢慢变干燥,晒过的水少了点“凉劲儿”,洗着对皮肤也友好,尤其老人小孩,不容易感冒。
用这样的水洗澡,像是把夏天攒的一身汗味儿、疲沓劲儿都冲掉,清清爽爽地迎接秋天。有点“辞旧迎新”的意思——跟夏天的黏热告别,精神抖擞地进入秋高气爽的日子。还有地方会在晒的水里加点艾草、薄荷啥的,晒完一洗,身上带着点清香味儿,不光去味儿,还能防防蚊虫,毕竟刚入秋,小虫子还没完全歇着。
夏天天儿热,人容易没胃口,吃饭糊弄事,凉菜、冰饮吃得多,正经肉蛋反而吃得少,身上的劲儿好像都被暑气“耗”没了。到了立秋,天慢慢凉快了,胃口也跟着开了,这时候吃口肉,比如炖点五花肉、酱点肘子,或者来碗红烧肉,那叫一个香。不光是嘴馋,也是想把夏天亏空的营养补回来,让身体结实点,好扛过后面越来越冷的日子。
不过现在人过日子,不用非得跟过去似的猛吃肥肉。想贴秋膘,方式多着呢。喜欢清淡点的,炖只鸡、煮锅排骨汤,汤鲜肉嫩,喝着暖心,就连家里包饺子,搁点猪肉白菜馅、牛肉萝卜馅,热乎乎吃一顿,也算应了“贴秋膘”的景儿。关键不在非得吃多胖,而是借着这股子讲究,让一家人凑一块儿吃顿好的。夏天大家各忙各的,吃饭也潦草,立秋了,炒两个硬菜,炖锅肉,一家人围坐桌边,说说笑笑,肉香混着烟火气,不光肚子填得饱,心里也热乎乎的。这“贴秋膘”,贴的不光是身上的肉,更是过日子的踏实劲儿和一家人的热乎气儿。
立秋那一瞬间过了之后,出门溜达溜达,使劲吸几口空气,你会发现跟夏天真不一样。夏天的风是带着热气的,吹过来黏糊糊的,吸进鼻子里都觉得闷。可立秋交节之后就不同了,哪怕太阳还挺晒,风里也藏着点凉丝丝的劲儿,吸进肺里,感觉嗓子眼都清爽了不少。
老辈人说这时候出门“接秋气”,其实就是让身子骨跟秋天打个招呼。夏天人总待在空调房里,身上的汗毛孔都缩着,立秋过了,往外走走,让秋风扫过胳膊腿,毛孔好像都能张开了,把夏天攒的那点浊气呼出去,再把秋天的清爽气吸进来,浑身都松快。夏天熬得人懒洋洋的,秋天一到,那股子清劲儿勾着人想动一动,出门走几步,闻闻路边可能刚开的桂花味儿,听听风吹树叶的动静,比闷在家里舒服多了。这口气吸进去,好像就跟秋天接上了头,心里踏实,觉得日子又有了新盼头。
立秋交节一过,天儿就往凉里走了,这时候给爹妈、爷爷奶奶打个电话,说几句暖心话,比啥都实在。
打电话的时候,不光说冷暖,也聊聊家常。问问“今儿买没买立秋的饺子”,说说“我这儿傍晚风可凉了,您那儿是不是也这样”,老人爱听这些,觉得跟孩子没隔远。挂电话前,别忘了叮嘱一句“天凉了别省着,该穿就穿,有不舒服赶紧说”,这话比“祝您身体健康”实在多了,他们听着也踏实。其实老辈人盼的不是什么华丽的祝福,就是知道孩子心里有他们,惦记着换季的日子,操心着他们的吃喝穿戴。立秋这天递过去的这点关心,就像给他们添了件“心里的小棉袄”,暖乎乎的,比什么都强。
把鞋柜里的凉拖摆整齐,给即将穿的帆布鞋留个位置。收拾的时候你会发现,不光屋子亮堂了,心里也好像少了点乱糟糟的劲儿,就像给生活做了个“减法”,清清爽爽迎接新季节。
老人说这叫“除旧迎新”,把夏天积攒的闷味儿、杂乱气都扫出去,好让秋天的清爽气进家门。其实道理也简单,家里干净了,人住着舒服,干活儿、吃饭都有精神。尤其是厨房和卧室,一个关系到一日三餐的胃口,一个关系到晚上睡得香不香,收拾利落了,日子才能过得踏实。